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 >  
记叙文600字 记《赤壁赋》读后感600字
来源: 抄写作文网      时间:2023-04-10 22:19:26
抄写作文网小编为大家提供记叙文600字 记《赤壁赋》读后感600字来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读三国有感-记叙文600字

怀念幼儿园的时光,那时候没有作业,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可以随时随地翻开一本喜欢的书,或蜷坐在沙发里,或捧书于台灯下,没人打扰,好不自在。

我尤其喜欢历史故事和典故,第一次读四大名著时,就被浩瀚的三国时代迷住了。三国只有短短几十年,比起历史上大国盘据的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它存在的时间非常短,但这短暂的时间,却像人的一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以至于上了小学后,不管走到哪里,只要看到三国的书,总情不自禁想再翻起。


(相关资料图)

东汉末年从黄巾起义,灵帝去世,董卓上台开始,到王允被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再到袁绍兵败,刘表去世,刘备暂露头脚,与江东孙家联手退曹,魏蜀吴三足鼎立。这一时期的中国人才备出,卧虎藏龙,英雄豪杰纷纷上场,也涌现出很多脍炙人口的典故:初出茅庐,桃园结义,锦囊妙计,舌战群儒,……这些成语伴随着我的学习跟生活,让成长变的有趣。

然而物及必返,三国辉煌盛极到了顶峰,衰败颓势也接踵而来,后三国是悲凉落寞的,从关羽被杀荆州失守,曹操病逝曹丕登基,到刘备夷陵之战因病去世,刘禅即位,再到曹丕去逝孙权称帝,诸葛亮北伐病逝于五丈原……曾经粉墨登场的豪杰们匆匆下台,给中国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颜色。

每每遥想当年,感慨历史浩瀚,人如蝼蚁般渺小,短短几十年虽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终究逃不过历史洪浪的淹没,公元280年东吴灭亡,三国归晋,曾经的鲜衣怒马,曾经的气吞山河,来时轰轰烈烈,去时寂寥无声,一切,终又归于平静。

每个读三国的人,都能在不同时期领略它的魅力,如果你还不曾翻开这本历史名著,那么推荐你趁着暑假一起阅读吧!

作者:蚌埠路第二小学聂芷茗

记《赤壁赋》读后感600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大美世界,美哉景观。美哉公瑾,少年英雄。

所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岁月更远,赤壁伫立。且观赤壁下海治长江水,自几千里外的青海来此喧嚣雀跃,再看江面船随波起伏,从数千年前的浮木小舟,至如今的游览船,船身船型皆在变,与赤壁的纽带不曾断。几千年前,少年僧人看寺中流民日多而粮渐少,问住持“洪水何时可停歌?”住持回答“何节中不宜泛溢?”何节中不曾泛滥?何时没有赤壁?

提及赤壁,便不得不说到它扬名立万的代言人——周瑜。很时曹操换天子而立令诸候,割据一方破到州、下江陵,势如破竹。而周郎春秋年盛,定八卦,卜东风,一句“操直送死耳,一招火烧赤壁”让曹操溃不成军。而今赤璧已不见当年的漫天火光,或许耸立的石壁某处还留有烧焦的印记,或许有一块石头还能回想起周郎是如何羽扇纶巾,谈笑鸿儒。

非独周瑜,苏轼亦为乔壁的名气添了一把火。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两篇《赤壁赋》叫响了江山如画,凝成了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有人说苏轼所游“赤壁”并非“三国赤壁”,现已无从考证,可他本为凭吊周瑜,倾慕三国而来,所观之景、所写之物又岂会不是赤壁?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曾提到的“士人文化”,恰如其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之旷世奇景般震撼,却绝不会想象到冲天大光吞墨水面、苏轼泛舟湖上时的刻骨铭心。江南景中描绘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就在赤壁江边用木槌浣洗衣物的那个*,盈盈之水,盈盈佳人。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历史已然沉淀成过往,赤壁之美除了波涛汹涌,风云变幻,更多的已是如今的一隅水,一扇壁,一块岩,一颗造访者苏试的心。

版权作品,未经《99作文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标签:

标签:

X 关闭

class="ad_desc">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