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满达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渗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就连法院都要借助它来断案。据《纽约邮报》3月29日报道,印度一家法院在决定是否允许一名被告被保释时,选择了求助ChatGPT的最新版本GPT-4。
(资料图)
据该媒体援引印度媒体报道,印度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高等法院在审判一名名叫辛格的男子时,作出了这个革命性的决定。辛格于2020年因涉嫌殴打和杀害他人而被捕。他在审判期间寻求保释。
由于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审理此案的法官决定向GPT-4寻求建议。于是,这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出具了长达94页的报告。
法官让它回答以下问题:“被告涉嫌残忍殴打他人时,能否判保释?”
该机器人回答,如果袭击者被指控犯有涉及残忍的暴力犯罪,他们可能会被视为对社区构成威胁且有逃跑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法官可能不太愿意准予保释,或者可能会把保释金定得很高,以确保被告出庭,且不会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然而,一般来说,如果袭击者被指控犯有涉及残忍的暴力犯罪,例如谋杀、严重殴打或酷刑,他们可能被视为对社区构成危险且有逃跑风险。
GPT-4也表示,无罪推定是司法系统的基本原则,即使被告涉嫌犯有残忍袭击罪行,如果法官判断他们对社区没有危险或也没有逃跑风险,他们仍可能“获准保释”。
根据GPT-4提供的法律专业知识,法官最终拒绝了被告的保释申请,理由是他在受害人死亡前确实有残忍行为。
这是印度司法系统首次使用人工智能断案。众所周知,全印度高等法院积压了近600万件悬而未决的案件。
这看起来就像外科医生向GPT-4询问有关解剖学的问题一样。ChatGPT或许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全世界法院系统的标配。另据媒体报道,就在上个月,一名哥伦比亚法官使用了该人工智能机器人来决定是否应为患有自闭症的未成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这只是日益普及的人工智能的最新前沿领域,人工智能正被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医学到学校教育,甚至在线约会。
(来源:极目新闻)
从2月青绿片段在总台虎年春晚出圈,到4月在北京保利剧院连演18场,再到写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只此青绿》已然成为现象级舞台
中新网北京5月19日电(记者 陈杭)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晓峰在19日召开的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4月22日
中新网北京5月19日电(记者 陈杭)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晓峰在19日召开的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社
中新网北京5月19日电(记者 陈杭)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晓峰在19日召开的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
中新网长沙5月19日电 (记者 傅煜)今年以来,湖南共拦截诈骗电话375 1万次,封堵涉诈有害域名100 4万个,冻结涉案资金14 3亿元,劝阻2
X 关闭
X 关闭